砖雕不仅是只供观赏的雕画,也是一种对古民俗文化的传承。应用于各个景观工程,也是中国风的一种很好的体现。下面就是对砖雕社会文化基础的横向地域和纵向时间的鉴赏。
明清时代是砖雕艺术的鼎盛时期。汉魏以前,砖雕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墓穴装饰,如画像砖艺术。唐宋的砖雕也大都被用于佛塔和砖石墓装饰。直到明清时期,砖雕艺术才被广泛应用于民居建筑,砖雕因其造价低廉、制作便捷而成为木雕装饰的主要替代品。
明清以来,民居砖雕呈现出风格多样、手法细腻的特点,与江南地区的独特社会环境有关。正如近代晋陕商人的崛起和商业资本的活跃推动了山西民居砖雕艺术的发展,徽州砖雕的发展同样得益于徽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儒商一体的文化氛围。徽州砖雕艺术发展的另一个契机则是明代中期以来严格的建筑规制。对民居装饰的严格限制,促使徽州民居朝着典雅秀丽方向发展,通过雕饰的华丽、精工细作显出玲珑奇巧和匠心独运;对于民居彩绘的限制,促使江南民居形成了以黑、白、灰为主的典雅的装饰风格,而砖雕则是形成这种朴素风格的理想选择。从微观角度看,徽州砖雕艺术在形式上极大地借鉴了明清新安文人画意境,在技法上,更是新安版画的深入和流变。
与此相似,扬州砖雕的发展也得益于独特的社会和人文环境,加之扬州地处南北交界之地,最终促成了扬州砖雕兼容并蓄、融合南北而自成一格的特点。而闽、粤地区民居砖雕的繁缛风格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品味,则与这些地区相对落后的文化环境和闭塞的地理环境有关,如福建泰宁尚书第门楼砖雕等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江南民居砖雕艺术渊源于北方中原地区的建筑文化。在长期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又以自身文化对其进行改造,形成了徽州扬州、苏州等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砖雕流派。而徽州民居砖雕作为其中的集大成者,直接影响了苏、扬民居砖雕风格并经南京而达镇江、扬州一带;另一路,向东南影响苏、杭一带。前者趋于平面化风格,重视刀法精细;后者则经多层次、立体化牌楼方向发展,成为砖仿木结构门楼的典型。
唐语砖雕材质及工艺流程介绍:雕塑师用泥坯或石膏绘图塑型rarr;制模工房制作模具rarr;精选硫铝岩+高温膨化页岩+天然石墨+碳纤维料+自制改良剂rarr;装模振捣抽真空rarr;高温蒸养rarr;包装入库。